打印

舞文抚琴台【意图弄墨】二十七期4、19(欢迎参与)

0
“清明时间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刚过完清明节,看到这幅画就立刻想到这句诗。  
虽然是中国水墨画,图里题诗我也看不清楚,但图中的人物,一老一少衣服上的补丁却清晰
可见,图中断魂的感觉很浓,悲凉渗入心里。朔风刮的树枝飘扬,一老妇人和一个小孩子在
祭奠,让我不由的想到古时候的征兵,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,把男人抓去当兵,把好好的
家庭整得妻离子散。小孩子的父亲被拉去当兵,战死或病死或饿死在战场,孩子的母亲拉扯
着年幼的孩子,养活着年迈的老人,在忧伤痛苦疾病中也走了,只剩下孩子和老人,老人将
纸钱撒向天空,也许在问苍天,为什么白发人要祭奠黑发人,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啊,孩子能
祭奠父母的也只是两碗白米饭,没有菜,一碗白水代酒吧,真是呜呼哀哉!  
   书到用时方恨少,古时候这方面的故事不少啊,可能记得的,陈胜吴广被拉去当兵,途
中遇到大雨,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,按照秦朝的法律,是要杀头的(连战都没捞着打就…)。
另外还记得“昨夜见军贴,可汗大点兵。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
。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”看看女子都要替老父亲从军,家中有成年男子早就拉走了。
    还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好啊,男子服兵役是自愿的事情,还有现在大家还是很主动踊跃
的报名,不至于象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”,还要“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”。我们在祭奠亡灵
时就不是这种悲伤了。

[ 本帖最后由 皛歮尛 于 2011-4-13 17:24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风徒 金币 +38 ☆☆☆☆感谢参与 2011-4-13 20:58
  • 风徒 +1 ☆☆☆☆感谢参与 2011-4-13 20:58

TOP

0
祭奠——只是一种纪念方式
看到这个画面心弦不禁被触动,想起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的经典诗句。又是一年清明时,又是一年芳草绿,又是纸鸢飞舞祭墓时......每年的这个时节,高奶奶都会来看忘高爷爷,每次都拿着纸钱、高爷爷爱吃的点心和爱喝的二锅头。这样已经有35个年头了。高奶奶总觉得死去的人走向的地狱是冰冷的,火能给亡者以温暖,因此执意每年都烧纸钱给爷爷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都在不断提倡文明祭祀。在高爸爸的说服下,高奶奶也明白了,烧纸钱确实有很多缺陷。有一年春天来的比较晚,因为风很大,地上还有很多干草,烧纸钱时就燃起了大火,幸亏人多才得以扑灭,没造成更大的后果。所以今年高奶奶带着7岁的小高最后一次以这样烧纸钱的方式祭奠高爷爷。
从前烧纸钱是祭奠走向天国亲人的一种方法,我们的祖先发现,通过燃烧是能留下较长的痕迹,通过观察烧痕来判定有无后人等信息,还有就是用烧纸钱多少,看对死者的孝敬的程度,总之是以这种形式来督促活人向亡人尽孝,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说法。我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,都应在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,这样才能与时俱进。而今,我们的地球家园远比过去的情况复杂得多,易燃的东西不断增加,很多火灾的起因也都是祭祀燃烧、此外,烧纸钱也是浪费大自然资源的表现。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清明祭祀方式不断出现新的花样,有些不文明的现象也随之而来。有些地方不仅仅大量烧“纸钱”、“金条”“元宝”“花圈”,甚至还有“冰箱”、“洗衣机”、“手机”等高档 “祭品”的出现,更可笑的是有人竟祭祀“保姆”“麻将”,真可谓是“种类繁多”。这种不文明的祭祀方式不光浪费不说,还造成了环境污染,这就违背了祭奠的初衷。而且这些不不文明的祭祀,表面上看是在尽孝道,其实质上他背后却是为了显摆,摆阔气。那种活着不孝,死了摆阔气的做法真的应该摒弃了。祭祀改革正迫在眉睫,文明祭祀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!我想送鲜花、网上祭祀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!因为缅怀亲人、寄托哀思,不在于花了多少钱,搞多大的排场,而在于我们的内心。时刻谨记庄幕、俭朴、文明、健康、虔诚的清明祭。
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祭奠方式,不用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方式,也不必都在清明节这几天挤着去墓园扫墓。祭奠只是运用假象力的方式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17 15:55